2017~2018年還在上海交換時期,也正是「共享單車」經過一番五顏六色大亂鬥後,稍微平息的時候。路上可見的品牌不外乎:ofo小黃車、Mobike摩拜單車(已更名美團單車)、哈囉單車、小鳴單車。地鐵車站、校園區域、商圈周圍,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單車集散地。
共享單車,不愧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(高鐵、行動支付、電子商務)之一,完成出行「最後一哩路」的交通工具,結合當時完備的手機行動支付,只要掃車身的Qrcode即可立即租借。
- 曾經備受天使青睞的「共享經濟」成功模式 - 1小時才1塊錢,共享單車靠什麼賺錢? - 良好的共用開端,為何演變成社會負擔?共享單車的失敗與後期亂象 - 台灣曾經的共享無樁式單車oBIKE 同樣失敗收場,每輛車3元報廢 - Gogoro eeyo電動自行車發布,從能源交換到「大平台建立」為智慧城市佈局

ofo創辦人的初衷,其實與知名的共享平台如「Airbnb」、「Uber」一樣,以開放、共享的精神,歡迎大眾提供閒置的資源,提高閒置資源的使用率,創造提供者與需求者的雙贏!
因此ofo除了2015年在北大校友的支持下擁有的單車外,也希望在未來,可以不生產自家的腳踏車,而是開放大眾提供自己的腳踏車(自行車),加入ofo的平台即可解鎖,將閒置資源,效益最大化,也解決城市空間不足,資源浪費等問題。
2016年,新崛起的共享單車進入市場,瘋狂吸入投資者的資金,約有20家從事共享單車業務的創業公司獲得大筆融資。
共享經濟的成功模式
以互聯網常見的成功模式:以現金補貼使用者,快速廝殺搶佔市場
以ofo為例,押金199RMB,但我在上海待的半年時間,幾乎沒有花過任何租借費用,微信隨便一搜就有各種打折券、騎行券,不怕你領,只要有心要找,都可以找到免費騎乘1周~1個月的免費騎行券。
而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市場常見的成功模式:找到有錢的投資人挹注資金,然後用補貼、打折等各種燒錢的方式,來快速廝殺換取市場規模。最後市佔率最高的2家,則常會被收入富爸爸阿里巴巴或騰訊手裡。
如今2大共享單車品牌,ofo小黃車、Mobike摩拜單車,也分別受到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。
共享單車,靠甚麼賺錢?
那時還在想,到底共享單車幾乎免費的服務,營利模式是甚麼?除了車體的製造成本,車體的維運保養也都是相當龐大的費用。以下整理幾點可能的營利方式:
使用車體之直接收入
- 押金 (ofo單車的押金為99元,摩拜押金為每人299元)
- 租車收入 (每半小時約1~2 RMB)
- 將使用者預存費用、押金轉投資
其它衍生收入
- 廣告收入
- 使用者數據:憑藉著龐大的使用者數據,從註冊、入金時的各種驗證手續,最後綁定行動支付平台,使用者的個人資訊、使用習慣、使用情境等,各種隱私被平台把持著。而2大共享單車平台背後的富爸爸騰訊與阿里巴巴,則將共享單車獲得的數據,納入旗下的「生態圈」,將更完備原本已經相當龐大的數據庫中。
良好的共用開端,為何演變成社會負擔?
本該共享資源,共用福利,「共享單車」2大難題,難以過關
政府的規範與態度
各地政府對於共享單車的態度不一,也無完整的配套措施,像是基本的停車位、用路權配置,還有最重要的安全問題與法規制定。有些地區也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,壓制了原本地區性小規模的共享單車系統,也造成許多資源浪費的情況。
使用者的素養
「共享」本是希望人人都有相對應的受益,但礙於素養,原本可以公平服務大眾的公有財,常成為私有財,或是不珍惜的破壞使用。除了車體本身的佔據、破壞,使用車子的素養也需要進步,自行車隨意擺放、堆疊、棄置,形成大小規模的「自行車墳場」破壞市容也干擾其他用路人,世界各國對於車子的亂象,也忍無可忍,但又沒有明確的政策配套可以遵循,政府只能先寄出罰金、清潔費等懲處方式,讓供應商繼續運營。

共享單車是由業者自行投放在路邊,不一定都有經過政策允許,且佔據了用路資源、清潔人力等,同時還規避了道路的使用費,或是汽機車每年需要繳交的賦稅、保險等社會費用。而這些用路費用、成本,其實間接的由市民買單,這樣全民買單,平台得力的方式,反而容易引發更大的麻煩。最終,龐大的維運成本,由市民共同承擔。
台灣共享單車 oBike 隨借隨停
台灣則是在2017年4月,由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共享單車 oBike在台北市展開試營運,爾後進駐台灣14個縣市,投放約8,000輛車。但少了像YouBike停放的限制,oBike自由的停放機制,常因此占用車位、人行道、影響市容等,造成許多用路人的不滿,在短短2年多的時間裡,於2019年10月就結束在台灣的營運。除了賠償將近2,000萬的移至與保管費,在2020年5月台北市交通局以每輛3元賣出拆解。
共享單車的後續處置 – 公益捐贈
除了龐大的債務處分,還有供更有社會意義處置方式?有人會說,既然免費使用大家不珍惜好好用,報廢又可惜,何不轉賣成為二手車,還可以多少補貼債務。但考量以下2個因素:
- 共享單車當初的設計,為了防止惡意的偷竊轉賣,所以使用的零件,很多與市面上常見的零件不同,讓偷車賊就算偷了也只能報廢。
- 相較於捷安特Giant製造的Youbike,每天在外頭風吹雨淋的使用,oBike、Ofo等無樁式共享單車,除了一開始產出的品質不高,後期的維運不足,其實一點也不好騎,就算要二手賣,消費者也會三思。
然而數以萬計的自行車斜躺在報廢場,可以如何更有效益的使用,可以參考緬甸創業家麥可(Mike Than Tun Win)將修復後的共享單車,送給當地的貧窮學生。
數位時代 – Obike復活變窮學生的上學神器!一定要裝小座位,背後有個感人故事
物聯網(網際網路、戶聯網、IOT) 時代下的商業模式轉變
所謂共享單車,打著共享的名號,最後營利模式也非單車的主體收入。讓我想連接Gogoro 的商業模式。賣電動機車的動機,是為了能夠建立電池交換的能源系統,如今賣電動自行車,則是為了推行輪子內一個能夠整合電池、晶片、馬達等多種感測器及智慧連線功能在內的系統Smartwheel。
在Gogoro換電站日漸完備後,後起的電動車業者,像是山葉(Yamaha)、宏佳騰(AEON)便看上前輩發展成熟的電池交換平台,Gogoro也分拆出Gogoro Network讓每個品牌都可以發展自己的車,並使用Gogoro的能源。
而Gogoro在2020年發布eeyo電動自行車,其核心技術在於電動自行車中的馬達、電池、控制器,身為市場開拓者的Gogoro建立起技術與資訊平台,當有車商想要加入電動車系統,便可以加入Eeyo大平台。
Gogoro從電動車的能源交換到「大平台建立」,一步步為智慧城市佈局。這次看準台灣自行車外銷歐洲市場的好成績,還有疫情為交通方式帶來的改變,期待未來能夠在歐洲街頭看到Gogoro大軍的身影。
與共享單車多頭競爭廝殺的方式不同,Gogoro採取建立大平台的機制,交換其中的能源、技術與系統。也可以思考在未來,共享單車是否可有借鏡的運作模式?
Isla Vida 上海生活
中國交換必辦手續!交換花費、行前準備、上財宿舍環境
上海生活 | 法國梧桐樹與老洋房,散步在上海英法租界
Isla Vida 西班牙大加納利群島島語生活
初次抵達西班牙渡假小島-Gran Canaria 大加那利島
西班牙 Tenerife 特內里費必訪 南美殖民特色建築 La Laguna 拉拉古納舊街區
Tenerife 特內里費島1日遊 – Santa Cruz 聖克魯斯省
Tenerife 特內里費 當地人推薦的【西班牙傳統特色美食】 半山腰上的傳統西班牙餐館
Isla Vida 馬祖島語生活
療癒之島-馬祖東莒 簡單又不平靜的生活日常
阿根廷的旅法主廚在離離離島東莒 以X換生活
搭乘台馬輪前往馬祖-南竿 展開東莒卡溜換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