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大學後,一直有前往遠方的渴望。大一的暑假,單純不想讓暑假流過,找了2個機會,把時間塞滿。參加了由連江縣政府文化局委託「好多樣文化工作室」,東莒大埔聚落舉辦的計畫「以『X』換生活」,希望透過自身才藝的交換,換取住宿也築起與在地文化、居民的連結。
7/3 第一次一個人在半夜搭乘台馬輪,前往馬祖南竿,後船大廳,還有急急忙忙尋票的人員,慶幸自己有事先預訂,排隊準備上船前,還有儀式性的過海關檢查行李。
大約晚上22:00多船駛離港口,開向無盡的黑暗,也拍不到什麼夜景。對面的麗星遊論,相較於烏漆漆的台馬輪,亮麗了許多,不過出發的心態應該大大不同吧!觀察同船的旅人,有和我一樣揹著大包包的背包客,也有一家子看似要去旅行的,而半數多看似經常往來的常客,還有準備歸隊的阿兵哥。


在甲板上吹吹海風,明明是滿心期待去遠方,現在吹起海風像是被流放的感覺…出發後,手機很快就沒有了訊號,只好回到床鋪上閉目,祈禱自己趕快入睡。
回想這次的申請計畫,當初只是不想單純只以一個打工換宿的名義,付出勞力交換住宿,想要更多點與當地交流的機會,因此找到了好多樣文化工作室發起的「以X換生活」計畫,開放所有人以開放、尊重、願意學習參與當地生活的心,在療癒之島-東莒,發揮創造力,參與式的在當地生活、學習、創作、療育等,為小島帶來源源不絕的新活力!而小島本身的獨特魅力,也在這些新寫的注入與交流下,走的更遠、更踏實!
當初計畫申請時,沒有太明確的敘述想要在島上做什麼,只有攏統的寫下,「與小島居民交換故事」的初步概念,也希望如同行前信上所提到的,在換生活的當中找尋其他想做的事情,在大埔聚落的生活中發現「原來這我也可以」的自己,帶上許多的不確定,並期待在島上展開未知的心生活。
隔天清晨約6.7點,被靠岸聲敲醒,此次船程優先停靠在東引島,粗大的繩子被拋向港邊的柱子,工人使力的栓緊,待乘客下船後,繼續開往下一站-南竿。抵達南竿後,我帶著簡單的小行李,到候船處準備搭乘小船前往東莒島,一天的船班不多,錯過會很可怕。
抵達東莒猛澳碼頭,大萱早已在碼頭等著,跟著另外2位夥伴,一同回到再來10天的秘密基地,路途中,大萱也順道介紹沿路的村落,被海環繞的小村,人口不多,明明也是隸屬於台灣的一部分,卻有種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受。
第一天是環境介紹還有日常工作分工,我的日常工作除了定時的大埔客廳駐點導覽外,也與來自阿根廷的夥伴Federico共同為大家煮飯。
秘密基地裡再來幾天會很熱鬧,除了2位固定駐點的姊姊外,包含我還將會有共6位換生活的夥伴一同生活。

第一天晚上很幸運地遇上貢丸哥從南竿帶來了一隻雞還有生蠔,準備讓擅長烤肉的Federico大展身手,看那白嫩的全雞,悶烤了3.4個鐘頭,被陣陣香味吸引,早已飢腸轆轆。只有塞蒜頭調味,外頭抹上檸檬汁液,雞肉完全不柴,非常滑順,融合蒜味與鹽巴的肉汁香,可說是完美之作!
島上的食物,除了可以自己種植的根莖菜類,蛋肉多是要從南竿運送過來,所以物資取得不容易,工作室也鼓勵來換生活的夥伴,「接你多背一公斤」協助攜帶物資,我被分配到的是蒜頭、薑與防蚊子法寶。
島上只有3個村莊,分別是靠近燈塔的福正村、最熱鬧屬於中間區域的大坪村,還有現在只有秘密基地的我們居住的大埔村 (沒錯,所以現在村民全部就只有我們8位喔!)
此篇文章撰寫於2020/03/31
閱讀更多:
不只是馬祖打工換宿,東莒大浦還有更多可以創造故事的方式!
我的東莒大埔換生活夥伴:阿根廷的旅法主廚在離離離島東莒 以X換生活
我的東莒大埔聚落島民心得:療癒之島-馬祖東莒 簡單又不平靜的生活日常